|
土傳病害,到底是怎么來的?怎么避免?又該如何防治?如今大量的使用農藥和肥料而導致土壤中有害病菌隨著種植時間而增加了許多病害,比如土傳病害和根結線蟲問題,都在大幅度的出現了,如何解決土傳病害問題,是種植戶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土傳病害是指病原體生活在土壤中,條件適宜時從作物根部或莖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現如今很多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都會出現土傳病害,但是在不同的作物上表現也會大不相同,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土傳病害在各個作物上的病癥表現吧。 土傳病害有哪些? 1.水稻: 紋枯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絲體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它寄主殘體上越冬。帶菌谷種和病稻草是白葉枯病菌主要初侵染源,其它還有再生稻、稻樁、雜草等。 稻曲病病菌以厚垣孢子附在種子表面和落入田間越冬,也可以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水稻孕穗至抽穗灌漿期,濕度適宜時,菌核萌發產生子座病形成子囊殼,其釋放的子囊孢子是主要初侵染源。 其他病害如惡苗病、細菌性條斑病、稻苗疫病、細菌性谷枯病、爛秧病、細菌性基腐病、齒矮病、葉黑腫病、黃萎病、菌核稈腐病、云形病、葉尖枯病、窄條斑病、稻粒黑粉病等。 2.小麥: 紋枯病病菌以菌核和菌絲體在病殘體上和土壤中越夏越冬。帶菌土壤可以傳播病害,混有病殘體和未腐熟的有機肥也可以傳病。 小麥全蝕病屬于土傳病害,可以菌絲體在土壤中和糞肥中越冬。 小麥包囊線蟲主要土壤傳播,病原線蟲主要以包囊在土壤中越冬。 3.玉米: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以菌絲體在土壤中越冬。玉米莖基腐病是土傳病害,禾谷鐮孢和腐霉菌分別以菌絲、分生孢子和卵孢子在病株殘體上或土壤中越冬。 4.大豆: 大豆根腐病由多種病原菌感染,根部和莖基部受害。主要有四種:鏈孢菌根腐病、絲核菌根腐病、腐霉菌根腐病、疫霉菌根腐病。病菌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或菌核或卵孢子等休眠體在大豆殘體和土壤中越冬。病菌侵染幼苗幼根。 5.果樹: 根癌病菌生活在癌瘤組織中或土壤可達一年以上,隨雨水或徑流通過植物傷口侵入。可侵染桃樹、蘋果、梨樹、棗等。發病與土壤條件有關,土壤溫度、濕度、酸堿度。 柑橘根結線蟲病有根結線蟲屬的八種線蟲侵染所致。柑橘的種植區,氣候條件基本都滿足線蟲的生長條件。而土壤中的氧氣會影響線蟲的生長。沙土發病較重,壤土較輕,黏土最輕。 6.蔬菜: 各種蔬菜苗期的猝倒病、立枯病,瓜、果、豆類作物的枯萎病,茄子黃萎病,辣椒、菜豆、黃瓜的根腐病,茄果類作物的青枯病,黃瓜、番茄、芹菜的根結線蟲,黃瓜、西葫蘆、辣椒疫病以及菌核病、軟腐病等,而其中危害最重的有立枯病、猝倒病、枯萎病、根腐病、疫病、根結線蟲等。 這些病害除了猝倒病和立枯病主要在幼苗期發病外,大部分苗期發生不明顯,一般均在營養生長期轉入生殖生長期之間開始發病,直至中、后期。其病原物大多習居或半習居于土壤中,寄主范圍廣,且具有傳染性,一旦大面積發生很難根除。 土傳病害是怎樣引起的? 連作 這是病土形成的主要人為因素,主要原因是連續種植一類作物,使相應的某些病菌得以連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積累,形成病土,年年發病。 如茄科蔬菜連作,疫病、枯萎病等發生嚴重;西瓜連作,枯萎病發生嚴重;姜連作,可導致嚴重的姜瘟;草莓連作兩年以上則死苗30%~50%。 施肥不當 大量施用化肥尤其氮肥可刺激土傳病菌中的鐮刀菌、輪枝菌和絲核菌生長,從而加重了土傳病害的發生。 線蟲侵害 土壤線蟲與病害有密切關系。土壤線蟲可造成植物根系的傷口,有利病菌侵染而使病害加重,往往線蟲與真菌病害同時發生。 如何避免土傳病害的發生? 1.土壤處理: 7月上旬至8月下旬利用太陽熱的高溫和土壤自身一定的濕度,以及藥物熏蒸進行棚內消毒。具體操作是,切碎稻、麥草桔稈1000-2000公斤/畝+15公斤尿素耕翻、做畦,灌足水,然后覆蓋塑料薄膜,同時封閉大棚,處理20天左右。 2.選用抗病品種: 選用抗病或耐病的品種,可大大地減輕土傳病害的危害程度。 主要根病菌屬在土壤中的繁殖器官及存活年限 3.實行輪作: 這是防治土傳病害最經濟有效的措施,合理進行作物間的輪作,特別是水旱輪作,對預防土傳病害的發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的病害需要輪作的年限不一樣,一定要掌握好輪作的時間才有效。 4.改善栽培措施防病: 深溝高畦栽培,小水勤澆,避免大水漫灌。 合理密植,改善作物通風透光條件,降低地面濕度。 清潔田園,拔除病株,并在病株穴內撒施石灰。 避免偏施氮肥,適當增施磷、鉀肥,最好增施有機肥,提高作物抗病性。 葉面噴施代替根部追肥,作物生長期可結合施藥噴施肥料。 嫁接防病,利用抗病砧木嫁接換根,可有效預防土傳病害的發生 防治土傳病害的誤區 土壤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生態環境,它含有很多病菌和大量有益微生物,這些有益微生物和病菌在不同的生態環境條件下相互競爭、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有益微生物可以抑制有害病菌,使病害得不到發生。 在防治土傳病害時,一方面要創造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的生存條件,另一方面要保護有益微生物。而傳統預防土傳病害的方法連同有益微生物也一并殺死了,在土壤中很可能誘發更有害甚至更危險的病菌,沒有有益微生物的存在,就有可能導致病害愈來愈嚴重。 因此,在實際生存中要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可在作物定植前施用生物菌肥,每畝80~120斤,以保護根際環境,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 |